媒体中心

8问8答:采访新加坡出版社协会主席彼得•舒佩特(PETER SCHOPPERT)
原创, 1999年11月30日
故事驱动: 舒佩特先生您好,请问您最近在忙些什么?
舒佩特: 我自己的出版社,也就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正在积极建立新的发行网络,并准备推出一套新的艺术和艺术史图书系列,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同时,在新加坡出版商协会,我们正集中精力建立全职秘书处,并计划将当地出版行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相应的规划。
故事驱动: 新加坡出版市场目前的状况如何,最新的趋势和情况是怎么样的?
舒佩特: 新加坡拥有贸易、教育、科技卫生和专业出版市场。目前,新加坡的出版贸易十分活跃,出版商正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特别是虚构类小说、一般非虚构类作品和少儿图书。新加坡的本地出版欣欣向荣,虽然进口图书仍主导出版市场,但越来越多本土出版的原创书籍不断涌现。过去的一年里实体书店依然保持稳定,真是谢天谢地!
故事驱动: 新加坡的电子书和数字教育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舒佩特: 新加坡的电子书消费已经开始起步,但主要是通过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它们占有约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教育方面,学校正越来越多注重团队合作和以用户为导向的教学。数字系统和数字材料是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但不确定的是,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最近出现的强调基于价值观的教学而言,最佳的教学材料是什么。我们正在努力思考出版行业如何才能在这些领域更好地与学校进行合作,进行发展和创新。
故事驱动: 新加坡图书出版商协会拥有多少会员?新加坡出版市场对于东南亚和整个亚洲来说有多重要?
舒佩特: 我们有大约70名会员,包括只有一名员工的中小企业,也有规模巨大的跨国出版公司。新加坡本身的出版市场并不大,只有5亿美元左右,但是整个出版行业的联系非常紧密。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而且新加坡人说好几种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新加坡本地的出版商必须和纽约、伦敦、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吉隆坡、雅加达和印度金奈最优秀的出版商竞争,但我们也可以出口到这些市场。
故事驱动: 您定期来中国访问,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如何?
舒佩特: 中国和新加坡出版商之间的合作正蓬勃开展,因为新加坡人对中国很感兴趣,反之亦然。版权贸易十分健康、欣欣向荣,因为新加坡也使用简体汉字,而且两国之间的纸质书贸易仍有着增长的空间。当然,两国出版产业结构的差异很大,而且在规模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故事驱动: 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和新加坡政府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举措对本地区的出版商和出版商协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舒佩特: 作为一名非虚构类作品和学术出版人,我的出版社,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看到中国出版商对我们的图书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那些试着理解我们共同拥有的复杂历史、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人文联系、以及中国南海关系的图书。当然,政府的激励是有用的,但是其作用却有限。只有当我们与中国出版商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开诚布公地与他们分享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和对领土问题进行有益探讨的各种书籍时,我们才能取得最大的进步。
故事驱动: 您曾经在博客里说法兰克福书展“应该搬到戛纳”,您觉得图书行业需要更多的光环吗?
舒佩特: 哈哈!几年前,我参加了戛纳电影节,我真的很佩服它能将对电影文化的严肃审视与商业市场以及推广畅销影片的迷人场所结合在一起。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这种结合中学习,促进出版行业的全面发展。
故事驱动: 您对于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故事驱动大会有着什么样的期待?
舒佩特: 我喜欢与出版人会面。他们非常有趣,而且我们在民族文化以及开展业务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有着太多的共同点。我期待与更多的出版人建立联系。要促进世界各地的图书文化,我们就需要共享信息,一起合作。
彼得•舒佩特(PETER SCHOPPERT)将作为演讲嘉宾参加5月29-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故事驱动大会。
翻译:汤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