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8问8答:采访赵峰(Stefen Chow)
简介:赵峰

您最近在忙什么?
我最近一直挺忙的。我刚从尼泊尔那边的珠穆朗玛峰基地拍了一部纪录片回来。我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度过了三个星期,在海拔5400米的冰天雪地里呆了八个晚上,给一家新加坡电视台拍了一部纪录片。整个过程非常有趣,也极其艰苦。此外,我今年还有很多其他项目。过去的五年里,我一直不停地出差,到各地去拍摄。就说今年吧,我参与的项目已经从公海拍到喜马拉雅山,从公益项目拍到商业广告。
在2013年,您带着摄影项目“贫困线”(“the Poverty Line”)参加了Storydrive展览。目前,这个项目发展得怎么样?
这个项目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是一个合作项目,我的合作伙伴是我的太太林惠义,她也是我所有长期个人项目的合作伙伴。我们已经在全球各地展出过“贫困线”这个项目,包括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巴黎、北京和上海。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项目已经在29个国家进行过拍摄。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将在缅甸仰光举办贫困线个展。有关该项目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hepovertyline.net。
“贫穷线”项目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我们着手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为了增加围绕贫困问题的讨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它对很多人来说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发现,关于贫穷的概念和定义也存在很多误解和无知。通过携带两样跟大多数人相关的东西——食物和报纸——让我们将围绕贫困的对话和注意力提高到了一个不同的层面。
我们的项目在当代艺术界、学术界和广大公众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而且这对我们使用摄影和艺术作为媒介和平台来创建对话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让我们感到荣幸的是,这个项目目前已经成为一些著名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品。但让我们更加兴奋的是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的电子邮件说,他们正在使用我们的资料来增加学生对选择和贫困的认知。
您已经当了多年的专业摄影师。有哪些最令人兴奋的时刻/景点/活动跟我们分享一下?
我觉着我的每项工作都是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我的日常工作也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让我感到非常幸运。
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给《财富》(Fortune Magazine)杂志做的摄影项目。当时我跟着中国首富王健林拍摄了4天的时间,给这本杂志拍封面故事。在这几天中,我被允许近距离地接触他。这次拍摄让我近距离地看到精英所生活的世界,非常有趣。同时,我对他们所面临的独有的挑战和问题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一个是我花了五个星期的时间在喜马拉雅山上跟拍一群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极端条件医学研究的瑞士医生和志愿者。我们爬上了一座海拔7000米的高山。然后他们就在那里用大量的医疗设备做血液检测。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拍摄经历之一。它真的激发了我做这项工作的初衷。
作为专业摄影师,如何在当今社交媒体泛滥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挺不容易的。既要维持社交媒体的更新,又要做好日常摄影工作,确实有很多挑战。因为这两件事都具有排他性,不能同时做。我在社交媒体上还算不上有多成功。但是我知道自己有能力为成千上万的客户提供摄影作品。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开心,非常荣幸。
摄影是以什么方式讲故事的呢?
今天,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台甚至多台相机。它可能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的摄像头,或者也有人天天带着真的相机。现在,每个人都知道摄影是怎么回事了。但是10年前,当摄影似乎只是专业人士手中的独门语言的时候,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因此,摄影已经成为一种比任何其他口头或书面语言都更为普遍的语言。很多照片是不需要进行解释的,大家一看就明白。但是如果是外语文章,你得有专门的知识,受过专门的教育才能正确地理解它。但看照片的时候不用。所以,我真的认为摄影是一个强有力的讲故事的工具。
您在北京已经生活了九年多的时间。觉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创意环境如何?
我认为北京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城市之一。这里融合了所有的东西。这里的人们很开放,很有实验精神。这里的艺术家们一直在不断地重塑自己。北京现在居住着一批最具影响力的创意文化人。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您经常去喜马拉雅山拍摄。从中学到了什么?
激情使一切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