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ITS                         
  • 首页
  • 日程安排
  • 演讲嘉宾
  • 新闻中心
  • 会展指南
  • 往届回顾
  • 联系我们
| 2016 | 2014 | 2013 | 2012 |
English

媒体中心

8问8答:采访史蒂芬 • 奥特(Stephan Orth)

故事驱动, 1999年11月30日

简介:史蒂芬 • 奥特(Stephan Orth)


请问您最近在忙什么?

目前,我正在忙着和两位摄影师一起制作一本关于伊朗的相册。这本相册将于今年10月份由“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社出版。

写完《伊朗沙发客》(“Couchsurfing in Iran”)、《俄罗斯沙发客》(“Couchsurfing in Russia”)后您会接着写下去吗?当时是怎么开始的?
我写这些书的目的是给读者一个不同于大家通常在新闻媒体上所看到的国家印象。我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家、科学家、名人身上,而是集中在普通人和他们的故事身上。通常,普通人的故事会比社会“精英”们的故事更加有趣。是的,这个系列将会有第三本书问世。不过我还没决定下一步去哪个国家旅行,但肯定不会是法国,也不会是意大利。

您还跟别人合作撰写了另外一个系列的书,讲的是旅行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意想不到的轶事。这个系列里,或者从您自己的旅行中,有哪件是您觉着最好玩的轶事?
我经历过的最好玩的一件事是关于一名乘务员的。有一天在飞机上,一个乘务员看着飞机窗口突然尖叫起来:“天哪!快看机翼!”然后又继续说,“对不起,跟大家开个玩笑,我一直有这个恶作剧的小心愿。现在,我们开始发放饮料啦。”这个故事被我写进了我的书《抱歉,我们错过了降落跑道》(“Sorry, we just missed the runway”)里。这本书讲的都是一些坐飞机旅行的故事。

在您看来,好的旅行文学必须具备哪些成分?
我喜欢那种不只是讲旅游的旅行文字。最好的旅行故事一定还会写一些政治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一些跟大家以往都已经耳熟能详的事情所不同的惊喜故事。只要作家是真的试图去了解一个国家是怎么运作的,并且具有惊人的观察能力和很好的幽默感(还得会对自己的缺点保持幽默的心态),那么他/她就很有可能写出一个很好看的旅行故事。

您会看旅游指南吗——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您认为未来的旅游指南书会是什么样的?
说到旅游指南,我还是非常传统的。我会随身携带一本平装的旅游指南书。因为我喜欢在上面标记遇到的有趣的事,还会记一些小笔记。我也会用一些线上产品,比如maps.de。这是一个带翻译和货币转换功能的应用程序。我认为,未来的旅行指南书将会是很多种应用程序的数字结合体,比如混合着“传统”信息,同时又带有可获取其他旅行者的旅行攻略的互动工具,甚至可以直接与其他旅行者联系。

从去年开始,您成为了一名全职作家。这个决定是不是挺难做的?您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做这个决定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旅游编辑,我曾受雇于德国媒体界最好的雇主之一“明镜周刊在线”,有一份特别好的工作。但是,在我的书《伊朗沙发客》(“Couchsurfing in Iran”)获得成功以后,我觉得应该放弃这份工作了。在离开办公室的那个早晨,我搭上了去俄罗斯的飞机,开始准备写下一本书。 我现在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跟以前不同了。我比以前更加忙碌,不过也更加乐在其中,因为我是跟着自己对旅行的一腔热情去工作,去发现世界各地的有趣故事。我现在的工作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部分是读者见面会和读书会。今年,我大概要做50场演讲,大部分在德国,也会去法国、西班牙、荷兰和中国。

能不能再跟我们说一下您以前来中国旅行的经历?
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是陪德国《明镜周刊》的外国记者在北京工作了一个月。那是一段非常非常有趣的时光 ,因为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到了很多跟中国有关的东西。之后,我跑到了云南省,去参观那里的一些著名的村庄,去领略泸沽湖周边的自然美景。 我第二次来中国旅行所经历的最有趣的事情是坐火车穿越中国——从东部的上海一直到西部的喀什。那是一场难忘的经历,因为它让我了解到了中国内部存在的巨大的多样性。

您对这次参加故事驱动大会以及将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的短暂停留有什么期待?
我真的非常期待参加故事驱动大会,也希望与其他演讲嘉宾以及观众朋友们进行有趣的交流。由于个人旅行在中国的旅行者中越来越流行,我希望能够鼓励一些人离开他们的舒适区,去探索其他国家的偏僻路线。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再次造访北京和上海。我的计划是拜访一些朋友,还有就是尽可能多吃一些东西。这梦幻般的美食永远是中国之行的亮点。

史蒂芬 • 奥特将作为演讲嘉宾参加5月31-6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故事驱动大会。

翻译:姜传秀
合作伙伴
美国版权结算中心
IPR License版权交易平台
国际信息内容产业协会
法兰克福市旅游局
德国中心
德国大使馆
歌德学院(中国)
助画方略
老书虫
中信美术馆
乐乐趣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
阿里巴巴集团
加拿大使馆
国际作家节
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
媒体支持

© 2012 - 2018 德国图书信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37号盛福大厦1870室,邮编:100125
www.biz-beijing.com, 数据保护声明 Privacy Policy